在你喝下的每一口水中,可能藏著一個不可忽視的“公共健康威脅”——耐藥性大腸桿菌。近日,一項在肯尼亞進行的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在城市非正規(guī)社區(qū)中,儲存飲用水的污染可能是家庭內大腸桿菌傳播的主要途徑,而這類細菌還可能攜帶對常用抗生素耐藥的“超級基因”。這項于5月1日發(fā)表在Nature子刊《Nature Microbiology》的研究首次通過PIC-seq技術(比傳統(tǒng)方法多檢出7倍傳播事件),揭示了細菌在低收入社區(qū)的真實傳播網絡,為公共衛(wèi)生干預提供了精準標靶——改善水質可同時減少感染和耐藥性傳播。
家庭成員共享同一種致病菌
研究團隊采集了50戶家庭的人體糞便、家禽、狗、土壤及儲水樣本,使用PIC-seq的新型測序方法,對每個樣品中多個大腸桿菌菌落進行混合分析。這種方式比傳統(tǒng)檢測更全面,揭示了一個令人警惕的現(xiàn)象:家庭成員之間共用的儲水,是細菌在不同人之間“流動”的橋梁。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在飲用水受污染的家庭中,成員之間共攜帶相同大腸桿菌菌株的比例高達42.9%,而水質干凈的家庭則僅有19.2%。也就是說,水質越差,越容易“全家中招”。
圖1 研究設計和檢測到的不同樣本類型的大腸桿菌菌株概況[1]
“刀槍不入”的細菌
更令人擔憂的是,這些大腸桿菌不僅數(shù)量多,還攜帶了多種耐藥基因。人類樣本中最常見的是對青霉素等β-內酰胺類抗生素的抗性,而家禽則常見對四環(huán)素和喹諾酮類的抗性。研究還發(fā)現(xiàn),家庭環(huán)境中的土壤竟然是耐藥基因種類最豐富的“基因庫”,可見這些抗性因子在生活環(huán)境中早已潛伏廣泛。
抗生素耐藥性的暗流涌動
有趣的是,這些耐藥性并不是通過細菌之間的“基因交換”來傳播的,而是直接通過整個細菌克隆體的擴散傳播——也就是說,一旦你接觸了這種細菌,它就可能完整地進入并定植在你的腸道中。這種“整群搬家式”的傳播方式更難防控,也讓人類更容易在無意中成為耐藥菌的“載體”。
圖2 家庭內部和家庭之間的菌株共享模式[1]
干凈的水能切斷傳播鏈
值得注意的是,那些可以使用氯化自來水的家庭,飲用水中的細菌污染率和人-水之間菌株共享率都明顯更低。這說明,如果飲用水在儲存和使用過程中能得到更好的衛(wèi)生控制,比如使用加蓋容器、避免寵物接觸、定期清洗,甚至簡單的氯處理,就能顯著減少大腸桿菌傳播的機會,也有助于切斷“超級細菌”在家庭中的擴散路徑。
結論:這項來自肯尼亞的突破性研究為全球城市非正規(guī)社區(qū)指明了一條切實可行的健康防線:切斷細菌傳播鏈、特別是環(huán)境和飲水途徑的干預措施至關重要。這也給全球類似城市非正規(guī)社區(qū)帶來了重要啟示——我們要從“水”開始保護我們的未來。
參考來源:[1] Kim, D.D., Swarthout, J.M., Worby, C.J. et al. Contaminated drinking water facilitates Escherichia coli strain-sharing within households in urban informal settlements. Nat Microbiol (2025).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564-025-01986-w
來源:微生物安全與健康網,作者~李佳珣。